扶沟县江村镇建制沿革
唐虞 (公元前21世纪前),属豫州。
夏 (约公元前2070-公元前1600),属豫州。
商 (约公元前1600年-约公元前1046年),属豫州。
西周 周幽王八年(公元前774年),属郑国。
东周 鲁庄公二十八年(前666年),属郑国。
韩哀侯二年(公元前375年),韩灭郑,属魏国。
秦 秦王政二十二年(公元前225年)秦灭魏置颍川郡许县,桐邱属颍川郡,江村属陈郡阳夏县。
西汉
高祖十一年(前196年),置扶沟县,县治在谷平乡(今崔桥镇古城村),设七乡十二亭,境内设有帛乡帛亭,属兖州剌史部淮阳国扶沟县。
宣帝神爵三年(前59年),属豫州剌史部颍川郡扶沟县。
东汉 建武元年(25年),属兖州剌史部淮阳国扶沟县。
东汉 章和二年(88年),属豫州剌史部陈国扶沟县。
东汉 永元十二年(100年),属兖州剌史部陈留郡扶沟县。
(东汉圈称《陈留风俗传》记载:“扶沟县有帛乡帛亭,名在七乡十二亭中。”)
三国 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年),属兖州陈留国扶沟县。
西晋 武帝泰始元年(265年),属兖州陈留郡扶沟县。
东晋 元帝建武元年(317年),扶沟并入新汲县,属豫州颍川郡新汲县。
十六国
后赵 建平四年(329年),属豫州颍川郡新汲县。
前燕 建熙六年三月(365),属豫州颍川郡新汲县。
后秦 太元十一年(386年),属豫州颍川郡扶沟县。
南北朝
北魏
道武帝登国元年(386年),改许昌为郑州,复置扶沟县,属郑州颍川郡扶沟县。(北齐魏收《魏书•地形志》记载:“扶沟县有白亭城。”)
道武帝登国元年(420年),属司州颍川郡扶沟县。
东魏 孝静帝天平四年(537年),分颍川郡,置许昌郡,领许昌、扶沟、鄢陵、新汲四县,属郑州许昌郡扶沟县。
北齐 文宣帝天保元年(550年),扶沟县城迁至桐邱城,改属北扬州颍川郡,属北扬州颍川郡扶沟县。
北周 孝闵帝元年(557年),属北扬州颍川郡扶沟县。
隋
文帝开皇元年(581年),属豫州颍川郡扶沟县。
炀帝大业十四年(618年),并新汲县入扶沟县,属豫州颍川郡扶沟县。
唐
高祖武德元年(618年), 扶沟属许州,江村境属陈州。
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,属北陈州扶沟县。
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,北陈州废,改置洧州,属洧州扶沟县。
太宗贞观元年(627年),洧州废,改属许州扶沟县。
玄宗天宝元年(742年),置河南道,改许州为颍川郡,属颍川郡扶沟县。
肃宗乾元元年(759年),改颍川郡为许州,属河南道许州扶沟县。
后梁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年),属东都开封府扶沟县。
后唐 庄宗同光元年(923年),属汴州扶沟县。
后晋 高祖天福三年(938年),属东京开封府扶沟县。
后汉 高祖乾佑元年(948年),属东京开封府扶沟县。
后周 太祖广顺二年(952年),属东京开封府扶沟县。
宋 太祖建隆元年(960年),属京畿开封府扶沟县。
金
太祖收国元年(1115年),属汴京路开封府扶沟县。
海陵王贞元元年(1127年),汴京更名为南京,属南京路开封府扶沟县。
元
太祖丙寅元年(1206年),属南京路扶沟县。
世祖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,改南京路为汴梁路,属汴梁路扶沟县。
明
太祖洪武元年(1368年),改汴梁路为开封府,属河南省开封府扶沟县。
太祖洪武二年(1369年),置河南行中书省,属河南行中书省开封府扶沟县。
太祖洪武九年(1376年),废河南行中书省,置河南承宣布政使司,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扶沟县。
清
世祖顺治元年(1 644年),属河南省开封府扶沟县。
世祖顺治十六年(1659年),裁卫地归陈州府,属河南省陈州府扶沟县。
世宗雍正二年(1653年),陈州府改为直隶州,属直隶州扶沟县。
世宗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升直隶州为陈州府,属陈州府扶沟县。
宣统二年(1910年),扶沟县实行民主自治,全县设东(吕潭)、西(晋岗寺)、南(练寺)、北(白亭城)、中(城内关帝庙)5个选举区,仍下辖52地方。江村境属陈州府扶沟县北区(白亭城)。
中华民国
民国元年(1912年),扶沟县设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5个选举区,下辖五十二地方。江村境属河南省陈州府扶沟县北区(白亭城)。
民国三年 (1914年),属河南省开封道扶沟县(行政区划调整)。
民国十六年(1927年),属河南省豫东行政区(治所淮阳)扶沟县。
民国二十年(1931年8月),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扶沟县。
(1931年10月),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扶沟县。
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,扶沟县并为南、中、北3个区,下设联保44处。中区城关,南区练寺,北区白亭城。江村境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扶沟县北区(白亭城)。
民国三十年(1941年),扶沟县推行新县制,裁区,并联保,设四镇、四乡。四镇:城关、练寺、吕潭、白潭;四乡:秦陵、桐丘、轩辕、孙岳。镇乡下设保数如前。江村境属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扶沟县孙岳乡(孙岳集)。
1947年6月,扶沟解放,成立扶沟县人民政府,属豫皖苏第一行政专员公署(治所鄢陵)。辖十个区:城关区、白潭区、双河区、孙岳区、崔桥区、吕潭区、常营区、汴岗区、李集区、练寺区。江村境属孙岳区,区公所在孙岳集。江村属豫皖苏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扶沟县孙岳区(孙岳集)。
1948年10月, 属豫皖苏第五行政专员公署孙岳区(孙岳集)。
1949年3月, 淮阳专区成立,扶沟属淮阳专区,江村属淮阳专区扶沟县孙岳区(孙岳集)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
1949年10月,扶沟县设七区(一区城关、二区白潭、三区吕潭、四区汴岗、五区崔桥、六区李集、七区练寺),50个乡,837个村。江村境属五区(崔桥)。
1951年6月,全县设9个区1个县辖镇。9个区是:一区白亭、二区白潭、三区吕潭、四区汴岗、五区崔桥、六区李集、七区练寺、八区柴岗、九区大新。一个县辖镇是城关镇。江村境属一区,(王母寺)。
1953年1月,撤销淮阳专区,扶沟县改属许昌专区,江村属许昌专区扶沟县。
1953年6月,全县设9区1镇,改用地名命区名,9区是:支亭区、白亭区、白潭区、吕潭区、汴岗区、崔桥区、韭园区、练寺区、大新区。一个镇是城关镇。江村境设白亭区,区公所在白亭。
1955年9月,全县设6区1镇,分别是:白潭区、吕潭区、汴岗区、崔桥区、韭园区、练寺区、城关镇。江村境东部属崔桥区(崔桥);西部属白潭区(白潭)。
1956年2月,全县设12个中心乡,分别是:罗沟中心乡、白亭中心乡、白潭中心乡、吕潭中心乡、汴岗中心乡、崔桥中心乡、李集中心乡、曹台中心乡、练寺中心乡、新集中心乡、轩辕中心乡、曹里中心乡。江村境设白亭中心乡(白亭)。
1956年9月,全县设1镇24乡,分别是:城关镇、罗沟乡、练寺乡、榆林乡、固城乡、支亭乡、五里店乡、韭园乡、曹台乡、白潭乡、白亭乡、斗仓乡、韩家乡、包屯乡、轩辕乡、吕潭乡、张坞岗乡、崔桥乡、大新乡、陈楼乡、汴岗乡、强岗陵乡、聂老乡、曹里乡、杨村岗乡。江村境设白亭乡(白亭)。
1958年5月,全县设1镇16乡,分别是:城关镇、练寺乡、固城乡、支亭乡、韭园乡、曹台乡、曹里乡、白潭乡、白亭乡、包屯乡、轩辕乡、吕潭乡、聂老乡、崔桥乡、大新乡、汴岗乡。江村境设白亭乡(白亭)。
1958年8月,全县设17个人民公社,分别是:城关公社、练寺公社、罗沟公社、支亭公社、轩辕公社、韭园公社、包屯公社、崔桥公社、大新公社、曹台公社、曹里公社、白潭公社、江村公社、聂老公社、汴岗公社、吕潭公社、固城公社。江村境设江村公社(白亭)。
1959年4月,全县设10个人民公社1个农牧场,分别是:城关公社、包屯公社、吕潭公社、崔桥公社、韭园公社、练寺公社、固城公社、汴岗公社、江村公社、白潭公社、农牧场。江村境设江村公社(白亭)。
1961年1月,全县设7区1镇1场,分别是:城关区、包屯区、江村区、白潭区、韭园区、练寺区、汴岗区、城关镇、农牧场。江村境设江村区(王营),辖崔桥、何营、古城、李桥、江村、李田、白亭7个公社。
1962年12月,全县设10区1镇1场,分别是:城关区、包屯区、江村区、白潭区、崔桥区、韭园区、柴岗区、练寺区、汴岗区、吕潭区、城关镇、农牧场。江村境设江村区(王营)。
1965年5月,成立周口专区,扶沟县属周口专区,江村属周口专区扶沟县。
1965年6月,全县设13个人民公社1镇1场,分别是:崔桥公社、江村公社、白潭公社、曹里公社、韭园公社、柴岗公社、固城公社、练寺公社、汴岗公社、大新公社、吕潭公社、包屯公社、城关公社、城关镇、农牧场。江村境设江村公社(江村)。
1976年5月,全县设1镇1场14个公社,分别是:城关镇、农牧场、城关公社、崔桥公社、江村公社、白潭公社、曹里公社、包屯公社、吕潭公社、大新公社、汴岗公社、大李庄公社、柴岗公社、练寺公社、固城公社、韭园公社。江村境设江村公社(江南)。
1983年12月,全县设14个乡,1镇1场,分别是:城关镇、城效乡、崔桥乡、江村乡、白潭乡、曹里乡、柴岗乡、韭园乡、固城乡、练寺乡、汴岗乡、大新乡、吕潭乡、包屯乡、大李庄乡、农牧场。江村境设江村乡(江南)。
1990年3月,全县设9镇、6乡、1场,共16个乡镇场,分别是:城关镇、崔桥镇、江村镇、韭园镇、包屯镇、白潭镇、练寺镇、大新镇、汴岗镇、曹里乡、柴岗乡、固城乡、吕潭乡、城效乡、大李庄乡、农牧场。江村境设江村镇(江南)。
2000年8月,撤地设市,扶沟县属周口市,江村属周口市扶沟县。
——材料来自清朝乾隆、道光、光绪《扶沟县志》及建国后《扶沟县志》)